查看原文
其他

和润新语53 | 范金华:教之以事 育之以德

2017-06-25 奉贤教育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莎士比亚

《礼记》有云:“师者也,教之以事而育诸德也。”从教数十载,我想,这便是对我的职业的高度概括。授业与育德在我看来本应该是相辅相成,不分高低相互交融的。而硬是要分出轻重来,实则“育德”更为要紧些。可是我们的教育虽然秉持德育理念,但在现行教育制度之下,教师们往往急于授业,而忽略了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实现真正有助益于孩子成长的教育呢?


明确德育的重要性

何谓人?一撇一捺即为人。然而“人”在现实中的定义却更为复杂。为人者,须具备健全正气的人格,心中得有自己的道德律时刻约束自己。“道德”一词为何存在?如陶行知所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诚然,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可是道德并非是人天生就带有的特质,我们教育者的工作之一,便是帮助孩子们建立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换而言之,便是帮助他们道德观的形成。而在这过程中,即使是一点偏差,都可能影响他们正确观念的形成。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更是站在心灵建设的要塞,肩挑起帮助他们道德构建的重担。所以,这份工作,我们真真应该谨而慎之地对待。我们在教会孩子搭积木的同时,更应该告诉他们“坚持”的重要性;我们在教会孩子“两人三足”游戏的同时,也该让他们从中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并且如果邀请家长参与,也能让他们感受到一家人在一起并肩作战的力量;我们教会孩子背三字经的同时,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其中一个个故事所褒扬的“仁”“义”、“礼”、“敬”、“孝”。



秉持引导原则授业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这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对于教育的观点。一语道破教育,最重要的不是传授,而是引导。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在我国的升学体制下,孩子们学习知识的目的被功利化了。我国从来不缺聪明的孩子。他们有的在数学上有惊人的天赋,有的年纪小小便已在“科创大赛”崭露头角,作品得以申请专利,有的文学功底扎实脱口便是诗词文章。这是中国教育的大成功,或者,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大失败。

现实是什么?老师们煞费苦心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学生紧张地一股脑记下,生怕漏了些什么。看似很正确的学习,其实少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自己的思考。确实,有这么一部分学生,他们做到了思考,于是他们被冠以优秀之名。可“优秀”一词,所属对象本就是占少数的。

我们可悲的发现,孩子们学习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漂亮的分数,而分数是他们通往名校的桥梁。他们只是被告知读名校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未来究竟是什么;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一份让自己想来就斗志满满、干劲十足的事业。学生们心中有烂熟数学公式,却没有去钻研其中奥秘的探索之心;他们嘴上可以挂着美妙的诗词,却没有在传统文化中徜徉的热情。

去年很火的中国诗词大赛,武亦姝一战成名。她一夜之间成为“满足所有妈妈幻想”的孩子。然而这却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尴尬局面:仅仅重视背诵。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都被催促着成长,快速的接受大量知识。而效果往往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造成这样局面的源头是什么?我想,很大原因是我们教师没有将“引导”一词贯彻在自己的教育中。我们的孩子在从小到大的教育模式中,习惯了接受,习惯了“听话”。没有人告诉他们,老师告诉他们的东西,不应该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

我们要教孩子画一只青蛙,我们可以带他去看青蛙长什么样,可以画一只给他看,然后让他画自己的青蛙。你画的青蛙可以带有圆圈花纹,他画的可以是灰色,她画的可以是绿色。每个人的青蛙都不同,但都是两只眼睛四条腿,一个鼻子一张嘴。基于现实而创造不同,便是孩童天生的想象力。我们千万不该手把手教着他们青蛙就该是绿色的皮肤蹲坐的腿,以至于所有孩子的青蛙都是同一只。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为师最有趣的是什么?就是你会在某一瞬间听到孩子极富童心甚至有些天马行空的话其中蕴含着哲理,某一瞬间你会感慨,再小的孩子也可能在某个思维点上超过成年人,你会不禁自叹不如,然后会心一笑。

北大曾有一则纪录片《星空日记》,主人公蒋小东从小梦想摘星星,被老师和同学嘲笑,可最终在大学教授的帮助下,辅修天文终于接近自己的梦想。如果蒋小东没有过人的毅力和才能,或是没有大学天文系教授的鼓励,星空梦想就永远是小时候老师和同学眼里的笑话。可是大多数孩子未必有他这么幸运,他们的梦往往被现实的冰冷扼杀在摇篮中。我们的孩子若想摘星星,教师绝不该是嘲笑他的荒诞滑稽。每一个梦想都该被尊重,每一颗心灵都该被认真对待。 

当孩子抬头望天,将云朵说作棉花糖,我们就告诉他彩虹是我们心中的七彩桥;当孩子指着湖中的气泡说有水怪出没,我们就告诉他那是鱼儿在跟他打招呼。自然界中有无数新奇等待他们探寻,过程中他们自会成长,自会明白云朵只是水气上升后的凝聚,彩虹只是光的折射和反射。我们无需拔苗助长,用理性的原理为他们解答一切,重要的,其实是他们发现真相的过程。

愿每一个孩子,都在阳光和雨露下自然成长;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摘星星的梦想!

范金华,奉贤区满天星幼儿园副园长, 1995年6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同年7月踏上幼教工作岗位。从一名普通教师慢慢成长为电教组长、团支部书记、大教研组长、科研主任、园长助理。2006年7月评为幼教高级,成为奉贤区第四批骨干教师。2009年起先后担任奉贤区四团幼儿园、满天星幼儿园副园长。曾获区教学比武二等奖、录像课评比二等奖;多次承担国家级课题、区级重点课题等研究,研究成果多次获奖;荣获上海市园丁奖,奉贤区记功、三等功,奉贤区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


链接

“和 润 新 语——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征稿启事

宗旨:

       交流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实践,传播正能量,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智慧和力量。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一般一事一议,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综合版、科研版)、《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一经录用,支付稿酬。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作者简介,并发送个人电子照片1张(2M以上)。


往期精彩  自然·活力·和润

要闻 | 青浦区姐妹园来奉浦幼儿园参观学习

要闻 | 奉贤区小学课程教学工作会议召开

要闻 | 品质教育需要品质保障

要闻 | 2017年奉贤区未成年人暑期工作会议召开

奉贤教育

微信ID:fengxianjy

  

http://www.fx.edu.sh.cn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